米兰体育-泰限虎人辛洛即保,魁窥非赞鱼绩
修谱 | 寻根 | 联谊 | 文化 | 公益
服务许氏宗亲 携手共同前进
中华许氏网(chinaxushi.net)创办于2010年.
海南岛东北部南海之滨-五龙港风水考略
— 许大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中国人认为,凡是有龙的地方都意味着吉祥如意之地。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龙,对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情结。
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南海之滨有个美丽的港湾——五龙港,千百年来有个动人而神奇的传说故事,就是缘于有龙。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南宋年间有两位历史名人——许氏渡琼始祖许模公和韩氏渡琼始祖韩显卿公。由泰限虎人辛洛即保,魁窥非赞鱼绩他们两人谱写的传奇故事,主要是围绕着五龙港墓地风水而展开的。
一、五龙港风水的起源
笔者首先从地理风水的角度探考五龙港风水的起源;从海南岛东北部的木兰头到湖心角有一片广阔的海湾,在这条长约20公里,呈半月圆孤型状的海岸线上,隐约看到有五条隆起长约二十里的土脉,俗语也称为土龙。这五条土脉发源于翁田镇北部的抱虎岭,据《文昌县志》记载:“抱虎岭位于翁田圩北部,主峰海拨207.4米,山状如虎,左右璇抱,因而得名”。五龙港是由抱虎岭分出二条龙脉,其中一条往西北走向,行约二十里至五龙港结阴地。另一条往东南走向,经翁田,龙马、昌洒与铜鼓岭余脉相连结阳地。据《文昌县志》记载:“铜鼓岭位于县东部龙楼镇的南海之滨,海拨338米,绵亘20余里……”。五龙港东南面得铜鼓岭为青龙护卫,西北面得七星岭为白虎镇守,所以,自古此地非凡,有龙盘虎踞之称。
800多年前,福建莆田举人许模,授宋朝廷之命,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渡琼,官任琼州府通判。在职十多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民敬之如父母。他退任后定居今文昌市东阁镇德美村,德美村为海南许氏的发祥地,许模公在此地开宗传派,公享年六十七岁,为许氏渡琼始祖。
韩显卿系河南省相州(今安阳)人,历任文林郎,浙江会稽县尉,后升廉州太守。由于当时金兵南侵、徙家雷州。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渡琼,定居文昌锦山,在此地开宗传派,公享年71岁,为韩氏渡琼始祖。他们两人都是来自异地他乡,在海南人生地不熟,这两位外乡人一见如故。据许全、许金、许企撰写的《通判始祖模公墓志铭》中说到:“我父与韩公同船南渡,韩公者与我父相视弗逆也,生平居欲共处,行欲共游”。这里说到许模与韩卿两位渡琼始祖是同船南渡,但《文昌县志》记载,许模是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渡琼,韩显卿是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渡琼,现在已无法考证。但他们两人都是渡琼而来,他们两人都出身名门望族,许模之父(许辅公)登宋高宗朝进士第,官任大理寺卿。韩卿公为北宋名相韩琦第六代孙,娶南宋丞相宣布之女为妻。他们两人学问渊博,志同道合,结拜金兰为莫逆之交。
据传,许模公与韩卿公两人都精通天文地理,懂得观星斗看风水,尤其韩公见长。两人来到海南后在工作之余爱好游历山川看风水寻墓地。凡精通风水者都懂得阴宅风水(即墓地风水)的重要性。因为阴宅风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死者后代子孙的吉凶祸福与荣辱兴衰,所以,许模公和韩卿公对墓地风水的选择,可谓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两人做为许姓与韩姓渡琼始祖都有意识到想要在海南落地扎根,开宗传派必须要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百年后之归宿,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香火永继。传说,不知过了多少年,许公和韩公根据星象观察到在海南岛的东北部有块五龙之风水宝地,他们相邀按照星象的方位到实地勘察,登上抱虎岭往北向下看发现有五条隆起的土脉,他们跟随这五条土脉寻找到五龙港。据《文昌县志》记载:“五龙港位于冯坡镇的北部,西北面为潮滩港,东面为抱虎港。港湾宽0.3公里,水深1米至4米。系季节性小鱼港,港底为沙质土。有1条小溪叫五龙沟,由此出海,形成港湾,故名”。这是由现状而定性的港名,其实不然,800多年前的五龙港并非如此。据许全、许金、许企撰写的《通判始祖模公墓志铭》中说到五龙港(即许模墓)墓地的四至“东置至上来龙二十里,南置至港,西亦置至港,北边置至海。”这就很清楚的看出五龙港许模墓的南面为港湾,西面也为港湾,北面为大海。足以证明五龙港并不是因这条五龙沟而得名。
且说许公和韩公找到五龙港后,经过反复勘察发现龙脉就在此地停聚,前面不远处有一口水潭,名曰五龙潭,龙气亦在潭前汇聚结穴。那么,是如何断定龙脉在此地停聚,龙气又在此处结穴的泰限虎人辛洛即保,魁窥非赞鱼绩?看来许公和韩公深得风水之奥秘。其实,早在东晋、郭璞《葬书》有云:“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又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就是说,龙气行于地中,龙气之行止是随地势之行止,地势止则龙气聚,龙气聚也因地势止,龙气与地势是相依而相随的。选择墓地者就应该根据龙脉的走向,择其龙脉停聚之处即是龙气结穴之地。这里所指的地势就是龙脉或土脉的走向。龙脉在五龙港停聚是因为前面有一口水潭,当龙气遇到有水阻挡,就会汇聚结穴了。“其聚也,因势之止”。风水理论认为,龙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如吉穴前有水将有助于龙气聚结,如果吉穴前无水,那么,既使有龙气从此处经过或在此处汇聚,最终也会随风飘荡散去。所以寻找墓地应以得水者为上品,藏风者次之,这就是风水的法宝。
许模公与韩卿公在五龙港找到了两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即“五龙吐珠”穴和“ 兔子揽月”穴。“五龙吐珠”穴前有五龙潭,所以得水者为上品,“兔子揽月”穴前没有水,但也藏风聚气,所以次之。
据《许氏族谱》资料,至少在800多年前五龙港的南面至西面有一个不小的港湾,这个港湾的东南方与抱虎港水域相通相连,渔船可以进入,港湾水道绕抱五龙潭往西北方出港流入大海,属季节性小渔港。当时许模公和韩卿公及附近渔民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五龙港。假如追溯到更早以前这个地方是否称为五龙港呢?这就无法考证了。据许模公自序“余通判琼州,与韩卿同船南渡,有莫逆之交,而显卿志在择里,因选一地于文邑月龙港,自为居之,又选一地于五龙港,嘱余卜居焉”。可见800多年前许公和韩公他们在世时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月龙港即“兔子揽月”穴和五龙港“五龙吐珠”穴。
后来,由于时移境迁不知过了多少年以后,风沙和人为的原故,原来这个港湾逐渐变窄变浅,水面也相对变小,船只也不能内进,失去了当年渔港的作用,现在形成了一个长约5公里的咸水湖,水面宽窄不等,最宽处也有100米左右,其下游由于沙石淤泥严重堵塞,海道也变小变浅,但沟渠形状尤在流水常年不断,后来当地村民就把下游这段溪流称为五龙沟,这就是五龙港的过去与现在。
那么,现在真正的五龙港又是指哪里?其实五龙港有内港与外港之分,内港就是上面所说的800多年前的小渔港。外港就是现在人们一直以来把锦山镇西北部的潮滩港至东部翁田镇的抱虎港,这段长达五公里海岸线的海湾称为五龙港。这是笔者通过考证的说法,是否正确,有待商榷。现在的五龙港海水蔚蓝清澈、风平浪静、波光潾潾、沙滩洁白如银、尤如白色的丝绸在微风中飘曳,海风扑面而来景色优美迷人是一处休闲渡假的好地方。
二、五龙港风水的形成
许模公和韩卿公经过千艰万苦、爬山涉水、反复勘察,终于在五龙港找到了两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即“五龙吐珠”穴和“兔子揽月”穴。“五龙吐珠”穴在五龙的首部,穴前面有一口水潭,曰五龙潭。“兔子揽月”穴距“五龙吐珠”穴往北一公里远的月龙港,靠近五龙港往西北方出海口处。其中,“五龙吐珠”穴风水最佳,“兔子揽月”穴风水次佳。究竟这两块墓地风水好在哪里?笔者从地理风水的角度对这两块风水宝地进行探考。
先说五龙港的“五龙吐珠”穴,五龙港的龙脉来自抱虎岭。抱虎岭为少祖山,五指山为近祖山,而崑崙山为远祖山,近祖山和远祖山没有生气,而少祖山才有生气。少祖山属水星,龙从辰巽方发脉,而辰巽方属五行木,故水木相生,得水而滋荣。“五龙吐珠”穴正是由这条来自抱虎岭的龙脉派生出五条支脉行至五龙港在五龙潭前汇聚结穴,明堂前有一深潭,潭中有一圆石直径约4米,圆石为珊瑚石(也称石灰岩石)光滑润泽,在阳光和浪花交映下熠熠生辉,就像一颗从龙嘴里吐出来的明珠,“五龙吐珠”穴因而得名。许氏渡琼始祖模公就葬于此地,模公坟坐甲兼卯,占地约100平方米,墓室全用玄武石结构呈轿形,长一点五米,宽零点八五米,高一点四米。墓室前壁正面镌刻“许模公墓”,上款“任琼州通判”,下款“考男全、金、企立”。墓围呈圆形,前后高中间低,采用火砖水泥结构。全墓分祭庭,墓碑、墓室、墓围四部份,祭庭设全石香案五樽。
许氏后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在墓前修建“许模公亭”一座,亭的左右分别题有“一本根深垂百世,三枝叶茂耀千秋”,“高阳万代千秋颂,模范乡邦九域尊”。
“五龙吐珠”穴之玄武方枕卧抱虎岭、龙从辰巽方发脉起伏绵亘行十里派生五龙再行二十里至五龙港,到此归结。左边青龙方有二条土脉缠护挟持中龙,右边白虎方亦有二条土脉缠护挟持中龙,外龙高而御海浪,内龙低会港水而护中龙,中龙隐伏潜藏行至结穴处。来龙左旋结穴,模公坟立甲兼卯山,得癸水生甲木而滋荣。模公坟朝对五龙潭为明堂,得月龙港抱护为案,水口由戍乾方出港而归大海。即辰巽方来龙,坐甲卯山,立庚酉向,戍乾方水口,因此,来龙,坐山、立向、水口同为地元龙,属“一卦纯清”,合此格为真龙。且得左右龙虎砂山重重相抱,又得五龙潭为天心水,所以此地既得水又藏风,实乃阴宅风水之上上品也。
“五龙吐珠”穴之青龙方为五龙内港,位于模公坟的南面,距模公坟约二里地,水道长约20里,五龙内港的东南方与抱虎港相通相连,丙午方来水,水路湾曲绕抱“五龙吐珠”穴,经庚酉方停蓄融入五龙潭,称之“水聚天心”。然后由辛方出口,戍乾方出港而归大海,销纳分明。来水自吉方,去水为凶方,符合水从吉方来流向凶方去则吉。风水理论认为:其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水来而看不见其源,谓之天门开,天门开则财源滚滚,水去处谓之地户,若水去而看不见其流,谓之地户闭,地户闭财源用之不竭。这就是古人所云“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五龙吐珠”穴来水湾曲环抱,顾穴有情,去水紧闭逶迤前行,荡荡悠悠,且有重重砂山绕抱,流水满怀眷恋之情,此等水口实乃风水中的上品。
“五龙吐珠”穴之白虎方为五龙港的外港,位于模公坟的北面,距模公坟约200米,白虎方有二条土脉缠护吉穴而过,外龙靠大海高而宽防御海浪,内龙微低会港水而卫护吉穴,行龙向西北绕抱有情,至案山前与左龙相会,紧紧相抱护卫明堂,所以吉穴生旺之气汇聚明堂,朝案之山藏风聚气,此乃上吉之福地也。
“五龙吐珠”穴之明堂为五龙潭,水面宽约30亩,位于模公坟前距离约50米。何谓“明堂”?在阴宅风水中,“明堂”之意就是墓穴前众水汇聚或者生气积聚的地方。《雪心赋》说:“入山寻水口,证穴看明堂”。可见明堂对墓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明堂的优劣可以决定墓穴的吉凶。“五龙吐珠”穴前之五龙潭原有一圆石,但此石现已不存在,笔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来过五龙港亲眼目睹此石,圆石为天然石灰岩石,直往大约4米浮出水面,在波浪中时隐时现,就像一颗嵌在水潭中的明珠。但后来此石不知何时因何故就消失了,不久前笔者在五龙港勘察风水时偶遇冯坡镇贝山村委会书记符乐,经向他询问此石一事,据他回忆说,此石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消失,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因周边挖石灰岩石造成地面下沉,导致该圆石也随着下沉在湖底。
这口水潭又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年代又是何时?笔者这就无法考证了。但是这口水潭之作用非凡,如果没有这口水潭,那么“五龙吐珠”穴也就不存在了,为什么这样说呢?郭璞在《葬书》中给出答案“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理论认为,选择墓穴先要得水、次要藏风,气因风而散之,因水而界之,有界水而无藏风,其气必散,有藏风而无界水,其气必行。水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水直流飞走时则生气散尽,当水融注交汇时则生气汇聚。众水停聚之地则为池为湖,实乃真龙憩息之所,吉穴前不可无水,无水则龙气不会在此地汇聚结穴,因此,吉穴前之水有助于龙气汇聚。如果明堂无水,虽有生旺之气也会从穴中荡然而去,这就要求明堂之所以要有水之原故。穴前理想的水道应该是迂回行进,好象山脉正欲从走向的角度来拥抱吉穴,水道不应是笔直地流过该穴地。风水中所谓吉祥水道都是流速平缓、蜿蜒弯曲、顾穴有情,若水流湍急或水路转弯陡泻或水流直射都不吉。水的流向也很重要,水路应自吉方流向凶方,如此则吉,若水路自凶方流向吉方,如此则凶,因为它冲破了该地的生旺方。“五龙吐珠”穴水路的流向自东南往西北流入大海,符合水路由吉方流向凶方,如此则吉。说到明堂,还不得不说“天心水”这个问题,所谓“天心水”就是穴前明堂正中的溪流或湖泊或池塘等水,“五龙吐珠”穴前之五龙潭则为“天心水”,青龙方又有五龙港弯曲环抱明堂融注入潭,又称为“水聚天心”,有“水聚天心”者可以断定墓主后人必富大于贵,商贾巨富者居多。
“五龙吐珠”穴对面得月龙港抱护为近案,又得七星岭在辛方挡西海之水为外朝山,远朝近案之山树木繁茂翠绿,叠叠环绕、层层抱护,有来自左右龙虎砂山在近案处重重相抱,所以藏风聚气。笔者认为,选择墓地先要得水,次要藏风,藏风之地必须要背靠玄武,前方明堂必须有流水环抱,明堂内或外必有案山作为屏障遮挡,左右必有龙虎砂山护卫,如此生旺之气才能凝聚不散,聚气之穴才能发旺,子孙后代才能荣华富贵。“五龙吐珠”穴,远朝近案之山从月龙港到七星岭,方圆约50里作为屏障,据《文昌县志》记载:“七星岭位于铺前圩的东部,濒临琼州海峡,海拨117.4米,大小山峰10余个,唯七峰独高,连缀如星,故名七星岭。七星岭和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岭上有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建造的斗柄塔,巍然屹立,是天然的方位标志。古文昌县八景有‘七星排斗’”。七星岭上的斗柄塔又作为“五龙吐珠”穴之文笔峰,穴前有文笔峰者注定墓主后人英才辈出、第高科、登显仕者必众。“五龙吐珠”穴四周又有重重砂山拥护,郁草茂林,土高水深,贵若千乘,富如万金,正如古人所云:门前若有千重锁,必有王侯居其中。“五龙吐珠”穴风水虽贵为上品,但也有遗憾之处,就是近百年来附近村民盗挖五龙港地下石灰岩石,导致五龙面目全非,龙气大损。许姓合族众裔若能在模祖坟后垒石造山以弥补玄武方之缺陷,如能实现此举则祖先幸甚泰限虎人辛洛即保,魁窥非赞鱼绩!子孙幸甚泰限虎人辛洛即保,魁窥非赞鱼绩!
再说,“兔子揽月”穴风水,“兔子揽月”穴位于“五龙吐珠”穴往西北一公里远之月龙港。
这里早就建成韩氏渡琼始祖——韩显卿公墓园,墓碑上刻“宋文林郎会稽县尉知廉州韩公墓”,墓穴居高临下整座墓园显得有气势。其实,“兔子揽月”穴与“五龙吐珠”穴龙脉同样来自抱虎岭,由抱虎岭分出二脉,其中一脉往西北行十里派生五龙再行二十里至五龙港结阴地。中龙行至五龙潭结穴,即“五龙吐珠”穴。其左边有内外二龙,外龙绵亘数十里至月龙港,内龙朝护中龙。右边亦有内外二龙,外龙略高而御海浪亦行至月龙港,内龙会港水而朝护中龙。“兔子揽月”穴就是由左右二条外龙行至月龙港左旋右抱汇聚结穴。来龙环抱其状如月,也就是说月龙港的地形是由两条土龙回顾相抱尤如圆月一般。韩卿公墓穴择葬次高点抱揽二龙有居高临下之威,此后韩公后人给墓穴起个美称曰“兔子揽月”,这就是“兔子揽月”穴名称的由来。但是,由于文昌地方言谐音多,也有人把“兔子揽月”说成“兔子玩月”,或是“兔子赏月”,还有说“兔子弄月”等等说法很多。以笔者考证的说法应该是“兔子揽月”比较确切。
韩卿公墓穴坐戍兼乾,朝对“五龙吐珠”穴即许模公坟,两穴遥望相守,相顾有情。许公与韩公生前为莫逆之交,死后还是如此难舍难分,相互斯守,这也是韩公生前有意选择给模公和他自己百年后之归宿,此情此意真是感天地而泣鬼神。“兔子揽月”穴龙从壬方来右旋结穴,立戍山辰向,水口在丙。壬方来龙,坐戍山,立辰向,丙方水口同为地元龙,属“一卦纯清”之格。因壬方来龙与戍山先天卦(即为艮坤卦)合一六共宗,立辰向与丙方水口先天卦(即为乾兑卦)合四九为友,合此格者为真龙。且结合韩公墓穴来龙有势经千百年而不衰,可以断定韩公后人必定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第高科,登显仕,树大勋者不乏其人。
“兔子揽月”穴枕卧七星岭为玄武,占据五龙潭为朱雀,得五龙港抱护为案,又得抱虎岭为外朝山作为华盖峰,左边潮滩港为青龙而护穴地,右边大岭山为白虎而镇守。据《文昌县志》记载:“大岭位于七星岭之南,海拨和七星岭不相上下,大岭俗称‘月岭’,取意为‘七星伴月’。两峰绵亘,形如眠伏”。“兔子揽月”穴“四灵”具备完美无缺,虽穴前明堂无水,但也藏风聚气,所以风水次佳。
究竟“兔子揽月”穴风水又好在哪里?经笔者实地勘察得出二条结论;其一韩卿公择葬“兔子揽月”穴因得两龙相会其势甚大,风水理论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山即是龙,龙亦是山,“兔子揽月”穴来龙有势注定人丁兴旺。其二“兔子揽月”穴远朝抱虎岭作为华盖峰(即印把山,也称文笔峰),穴前有华盖峰者注定墓主后代子孙英才辈出,第高科,登显仕者必众。“兔子揽月”穴风水也有遗憾之处,就是明堂无水,只是一块大约10多亩大的空地。左右龙虎砂山以层层防风林为抱护,远朝近案之山一片绿色林海,树木葱郁翠绿,叠叠环绕,也称得上藏风聚气之地。若能把穴前那块空地改造成人工湖那就更美妙了。
“五龙吐珠”穴与“兔子揽月”穴风水各有春秋,“五龙吐珠”穴明堂得水注定墓主后人富大于贵,而“兔子揽月”穴玄武有势注定墓主后人贵大于富。历史已经证明“五龙吐珠”穴和“兔子揽月”穴都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三、五龙港风水传奇
五龙港风水传奇故事,主要是围绕着五龙港两个墓穴——“五龙吐珠”穴和“兔子揽月”穴而展开的。
传说,800年前许模公和韩卿公两人根据星象的位置在海南岛东北部的五龙港找到了两块最佳的风水宝地,即“五龙吐珠”穴和“兔子揽月”穴,“五龙吐珠”穴风水最佳,而“兔子揽月”穴风水次佳。他们双方约定;谁先去世就葬在风水最佳的“五龙吐珠”穴,谁后去世就葬在风水次佳的“兔子揽月”穴。还传说,这两个风水宝地都是韩卿公先找到,后来才告诉给许模公的。不管传说是否真实,但这两块墓地风水很好却是事实。
许公与韩公自渡琼以来,一直都生活在海南,两人“生平居欲共处,行欲共游”,志同道合,无话不说就像当年的“刘、关、张”一样结拜金兰,生死与共,他们两人兄弟般的友谊千百年来传颂至今。随着岁月流逝,许公与韩公都步入老迈之年。传说,韩公老年多病,体弱身衰,眼看病重不起将不久于人世。此时,许模公心急了,怕风水最好的墓穴被好友先亡而占去,为了能先占到风水最好的墓穴,为了将来子孙后代兴旺发达,香火永继。于是模公就在韩卿公还没有去世之前就“吞金”而亡,先葬于风水最好的“五龙吐珠”穴,最后,韩卿公也就只能葬于“兔子揽月”穴了。
究竟许模公是因病死亡,还是心存贪念而“吞金”自杀?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吞金是不会使人致命的。毕竟这只是谣传而已,历史真相并非如此。但是,千百年来社会上有些人故意以讹传讹把这个传说无限放大,颠倒了历史真相,造成许、韩两姓的后人心里蒙上厚厚一层抹不掉的阴影,影响到许、韩两姓后人的团结,尤其是韩姓后人对这段历史有很深的误解。这些传说不仅抹黑了许模公与韩卿公生死与共,莫逆之交的兄弟情谊,更甚者把许公与韩公的历史美传以讹传讹成为五龙港的历史恩怨。历史真相究竟如何?笔者以历史事实来还原历史的真相。让许公与韩公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慰,让许、韩两姓的后人永远得到公正,让他们心中永远无愧于历史和后人。
其一,据海南《许氏族谱》记载,许模公撰写的《度琼始祖模公自序》一文中有提到有关这两块墓地的陈述:“余通判琼州,与韩卿同船南渡,有莫逆之交,而显卿志在择里,因选一地于文邑月龙港,自为居之,又选一地于五龙港,嘱余卜居焉”。这段话说得很清楚,韩公选月龙港即“兔子揽月”穴是留给韩公百年后自己用的,又选一块墓地在五龙港,即“五龙吐珠”穴是韩公为模公选的,并嘱咐模公百年后葬于此。这就是历史真相,并不是传说的那样,说模公起贪念,不讲兄弟信用,违背诺言,践踏双方约定,想占这块风水宝地而“吞金”自杀,这真是弥天大谎,千年奇冤,让历史蒙冤,使祖先蒙羞。
其二,还有许全,许金、许企撰写的《通判始祖模公墓志铭》中有一段话提到墓地“韩公者与我父相视弗逆也,生平居欲共处,行欲共游,因代我父选一地于文邑,曰五龙港,与韩公自置月龙港交界,我父遂欣然置之”。落款时间: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岁次庚子春。这段铭文说得非常清楚,韩公与模公为莫逆之交,是很好的朋友,两人住也想在一起,出游也想在一块,因此,韩公为模公选一块墓地在文昌叫五龙港的地方,这里与韩公自己找的墓地月龙港交界,当时模公就很高兴的接受下来。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其三,韩卿公在许模公去世后为许模撰写《五龙港模祖茔山水记》落款为:南宗理宗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文中有一句话说到五龙港“文邑五龙港者,乃元范公卜兆之所,诚海外大观也”。意思是说,文昌五龙港这个地方是(元范为许模之字名),许模公择葬之福地,为海内外风水之宝地也。在文中韩公虽然没有说到五龙港这块风水宝地是他为模公选的,但是,如果他对模公仍心存不满抱有偏见,他是不会在模公去世后专门写这篇山水记纪念模公的。
其四,韩公还为许模公撰写《渡琼始祖模公像赞》:“尔材既长,尔貌复扬,伟哉别驾,愧我正堂。所以黎民,拦舆平昌,德威兼着,盛哉纯良”。在这段简短的文字里,韩公盛赞许模公;泰限虎人辛洛即保,魁窥非赞鱼绩你才华横溢,声名远扬,伟大呵!我的兄长,你德威兼备,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断案公道,为民做主,所以文昌的老百姓常拦轿告状,实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这篇是韩公为他的好友许模公去世后写的像赞,高度评价模公一生为官和做人。从这段文字里也可以看出韩公十分敬重许公,用“伟哉别驾,愧我正堂”来表达他对许模公的钦敬之情和至死不渝的兄弟情义。退一步说,许模公真的如传说那样,不念兄弟情,不讲信用,违背双方约定,为了先占好墓地“吞金”自杀。那么,试问韩公还能给许模公有如此高度评价吗?他还能写出对模公如此情深义重的像赞吗?
还传说,这个风水最佳的“五龙吐珠”穴首先是被擅长风水的韩卿公找到的,后来才告诉给许模公,理应是韩卿公百年后葬于此穴的,但是韩公没有料到模公会“吞金”而亡先葬了这块风水宝地。韩公心存不满,于心不甘就没有把最佳的葬法“马骑人,鱼上树,二一车船葬杨殿”告诉给许公后人。想这个墓穴如果没有得到最佳的葬法风水也就自然不见得最好了。那么,韩公所掌握“最佳葬法”是如何葬的?“马骑人,树上鱼”是指下葬时辰。古代木匠用木料制成“人”字型的木马,用来支撑木材方便木匠干活,早晨时分木匠出去干活都会抬着木马或傍晚收工回家也会抬着木马,这就是“马骑人”。“鱼上树”是指早上或傍晚时分涨退潮时有些鱼被卡在低矮的海树上,这就是“树上鱼”所指的时辰也就是早晨或是傍晚。如用地支表示时间,就是“辰时”或“酉时”。从风水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五龙吐珠”穴立甲山庚向,如用“辰时”或“酉时”从五行用神来看没有达到扶龙山的目的。“二一车船葬杨殿”,杨殿是一地名,位于翁田镇境内。五龙的首部就在五龙港,龙尾就在杨殿,杨殿旁边有个大水塘。传说,韩卿公掌握的“最佳葬法”还要拿12船的珊瑚石和9车的木炭填埋在杨殿旁边这个大水塘里,目的就是想把水塘填平,不让水塘积水。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来,由于交通不便,加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不容易把12船的珊瑚石和9车木炭运到杨殿这个地方,想把这个大水塘填平实在不易。从风水的角度来看,杨殿属于龙尾,以“五龙吐珠”穴的位置属于玄武方,玄武方是不宜有水的,如果行“旺山旺向”运,玄武方如有水,即为“水缠玄武”就会伤丁破财。看来韩公深谙风水之道,按照韩公的主张填平杨殿旁边这个大水塘是正确的。但是,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偏要用12船的珊瑚石和9车的木炭来填平呢?难道就近取土来填平不行吗?笔者认为“二一车船”的说法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故事。
还有传说“杨殿无葬,五龙断骨”的故事,当时韩卿公没有把“二一车船葬杨殿”的“最佳葬法”告诉给许公的后人。由于许公后人不懂得把12车珊瑚石和9车木炭填埋在杨殿旁边那个大水塘里,造成了“杨殿无葬”。到许模公葬于“五龙吐珠”穴后,杨殿旁边那口大水塘依然存在。由于塘宽水深,附近村民往来过路十分不便,告到官府要求开凿放水,但杨殿主人一直不同意,其理由是怕伤了他们地方风水,不知过了多久,附近村民多次告官最终官府同意在水塘旁边开凿一条道放水。传说开凿这条水道断了龙骨,伤了龙气,这就成了“五龙断骨”。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笔者无法考证,但是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如果龙脉被人挖断了,是会伤到龙气的,笔者没有到过杨殿这个地方,也没用实地勘察当年开凿的方位及长短如何,所以,不能断定龙气伤损程度如何,或许只是个传说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杨殿旁边这个大水塘由于开凿放水早已干涸夷为平地的话,那么“五龙吐珠”穴的玄武方已不存在有水,那也未必是坏事,“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当行到“旺山旺向”运时不仅不会伤丁破财,而且还会财丁兴旺。毕竟,这此都是传说而已,笔者也不相信韩卿公会是那样小肚鸡肠之人。
笔者宁可相信许公和韩公一生为官清廉,勤政为民,光明磊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海南人民。他们生死与共莫逆之交兄弟般的友谊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作为许模公和韩卿的后人应为有这样的祖先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兄弟般的友谊值得我们颂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往他们脸上抹黑。
从这两块墓地可以看出许公和韩公两个人的交情非同一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识渊博,涵养深厚,为人厚道,光明磊落,气度非凡。正如古人所云:良禽择木而栖,明士择主而事,高人择友而交,物以同类而聚。
如果他们不是同一类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莫逆之交的,在这两块墓地的选择上,韩卿公把风水最佳的“五龙吐珠”穴选给许模公,并嘱咐许公百年后葬于此地,而韩卿公则选风水次佳的“兔子揽月”穴留给自己百年后之用。从韩卿公为许模公做几件事来看,一为模公选墓地,二为模公撰写山水记,三为模公撰像赞,四为夏氏宜人撰像赞。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韩公为人重情重义,厚道无私,胸襟宽阔,也证明许模公和韩卿公莫逆之交,生死与共,至死不渝的兄弟情谊。并非传说那样,把许公和韩公说成小肚鸡肠之人所为鸡鸣狗盗之事,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四、五龙港背后的故事
许氏渡琼始祖——许模公于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渡琼,官任琼州府通判,敇授承德郎晋封奉直大夫。模公在任十多年为官清廉,勤政为民,受民拥戴,退任后定居文昌县东阁镇德美村,在此开宗传派,“一本根深垂百世,三枝叶茂耀千秋”。公派生三子,长曰全,次曰金,三曰企。长子许全随父落籍文昌东阁,后代多定居文昌,也有一部分迁往琼海、陵水、万宁、屯昌、琼中、定安、琼山等地,还有一支系六世裔孙明朝为官广西阳溯知县在当地落籍。次子许金落籍琼山卜正,今属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历代多定居琼山,后人中也有一部分迁往陵水、万宁、琼海等地。三子许企与母亲夏氏落籍临高奇地林银等村,今属临高临城镇,后人中有一部分迁往儋州、澄迈、三亚(崖县)等地,模公后裔现在定居海南的有十三个县市。
自模祖渡琼至今历经823年,国内外子孙蕃衍兴盛,十三属蔓延枝生,后代已传至38代,即“庆”字辈,后裔约有16万多人,还不包括早年旅居海外许模的后裔,早年旅居海外的大多数为许全的后代,居住国以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等地为多数,也有不少人旅居欧美、澳大利亚及南美洲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旅居海外的许模后裔人数约有六万人。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的百家姓排序许姓列28位,可见许姓为汉族大姓之一,在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许姓人氏。
许模公百年之后,后代子孙不敢忘祖德宗功,在模祖为官的府城(今海口市)建祠堂祭祀,许模公祠始建于明代,清宣统已酉年再建祠于文昌东阁,日本侵琼时被炸为平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众族贤;达三、声锦、环球、声存、振发等牵头发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侨居海外宗亲为主及国内包括海南合族裔孙共同捐资重建,旅居新加坡族贤达三宗亲热心祖宗事业,慷慨解囊先后捐资120万人民币,名列国内外各宗亲之榜首。达三宗亲此善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祖宗幸甚,名垂青史,后代子孙铭记不忘。为追源报本,永记祖德宗功,,全海南模公裔孙定期在每年农历正月廿十日举行盛大的祭祀列祖列宗大典,届时,海内外大批模祖裔孙纷纷前往文昌市东阁镇德美村许氏大宗祠拜谒许氏渡琼始祖许模公。
除文昌市东阁镇许氏大宗祠外,落籍在琼山大坡模公次子二世祖许金和落籍临高奇地村模公三子二世祖许企,他们的后人也分别建祖祠祭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二世祖金公裔孙崇高族贤,多年来热心支持祖宗事业,慷慨解囊,在编修全公、金公、企公祖谱方面贡献颇大,尤其是今年在琼山大坡村重修二世祖金公祖祠和文化广场及文化室等捐资160万元人民币。此举实属模祖开基以来之首创,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功德无量,祖宗幸甚,名垂青史,后人铭记。
自模祖渡琼800多年来,许氏一本三枝瓜瓞蔓延遍布全岛十三个县市,岛内外子孙蕃衍兴盛、英才辈出、俊彦荟萃、出将入相、成就大业者,古今不乏其人。据《许氏族谱》资料初步统计,海南许姓族人有120多人任县处级以上官员,明、清朝时期许姓族人有4人登进士第,在国内外许姓族人中商贾巨富者更无胜其数。旅居泰国族贤书标宗亲就是商界之佼佼者,2009年被美国福布斯评为泰国首富。自模祖开基至今海南许姓已成高阳望族,史籍增辉,祖宗功德、子孙弗忘。
“栋梁之材,必得大山而钟。蛟龙之物,必得深潭而养。子孙之蕃盛,必得祖坟之钟毓”,五龙港龙盘虎踞,地灵人杰,模祖后裔财丁兴旺,英才辈出,千秋万代、永永远远!
“海南千数姓韩国,天涯百代难忘宋”这是韩氏渡琼始祖显卿公墓园大门的一副对联,表达了韩氏族人对先祖的缅怀之情。
据《韩氏族谱》记载:“韩显卿字灼道,初任文林郎会稽县尉,后升廉州太守。当时金兵南侵,徙家雷州。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渡琼,定居文昌锦山,为韩氏渡琼第一世祖。”今文昌市锦山镇陈斗坡村为海南韩姓的发祥地。800年前韩祖显卿公在此地开宗传派,海南其他各地韩姓都出自文昌锦山镇,至今文昌市仍然是韩姓后人的主要聚居地。
自韩公渡琼至今有817年,厥后子孙蕃衍、蔓延枝生,据《韩氏族谱》资料,在海南除了文昌县以外,韩姓还有移徙到琼山、琼海、三亚、儋州、屯昌、临高、定安、万宁等九个县市有100多个村庄。在文昌的韩姓就有351个村庄。目前海南的韩氏已衍至34代,全省韩姓总人口约有20余万人。韩公的后裔旅居海外的也有很多,主要聚居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汶莱、苏里南、法国、加拿大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韩公后代基于永念祖德宗功,追源报本,教育后代,在显卿公原落籍地——文昌市锦山镇陈斗坡建祠祭祀。韩公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已巳年合族复建。公元1939年日军侵琼时被烧毁,1949年和1994两次再重建,才有现在的规模,房屋面积达1185平方米,是海南省比较完整的文物古迹之一。每年的4月1日是海南韩姓族人举行盛大的祭祀列宗列祖大典。届时,海内外大批韩氏裔孙纷纷前往文昌市锦山镇陈斗坡村韩氏大宗祠拜谒韩氏渡琼始祖韩显卿公。
海南韩氏自显卿公渡琼至今经过世代蕃衍,子孙枝生,是一个财丁兴旺、英才辈出、俊彦荟萃的望族。韩氏后裔得先祖福荫,出将入相成就大业者,古今也大有人在。据海南《韩氏族谱》资料统计,自韩卿公渡琼至今,海南韩氏族人有160多人担任县处以上官员,民国时期韩氏族人有20人在国民政府军队中任将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半个多世纪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宋氏家族的典基人——宋耀如就出自韩家。据《韩氏族谱》记载:“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树,原族名叫韩教准,清咸丰一年(公元1861年)出生在今海南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韩教准是迁琼始祖韩显卿第二十三代孙”。
800年前许公与韩公历尽千艰万苦寻找墓地,想的就是让后代子孙兴旺发达,香火永继。如今,许、韩两姓的后人财丁兴旺,英才辈出、历史事实印证了“五龙吐珠”穴与“兔子揽月”穴,实乃最佳的风水宝地。许、韩两姓子孙后代必将千秋万代,永永远远,兴旺发达。
二O一四年岁次甲午季春模祖二十二世裔孙 许大悟(声镪)拜撰
图文 | 中华许氏网(chinaxushi.net)
感谢 | 许大悟宗亲
宗亲必读
《中华许氏通讯录》第二期录入火热进行中
中华许氏网-服务许氏宗亲 携手共同前进!
联系我们
关注中华许氏网
带给你最具深度的家族文化解读
欢迎宗亲投稿
投稿邮箱 xushi5@qq.com
联系站长:许俊夫 微信:18058889873
点击下面的原文阅读,登记《许氏通讯录》